大乘见道
明见佛道大事因缘: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大乘见道略分三:
见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所谓见诸法实相也。
见利他功德,我私过患。见平等行,无我正知也。
见广大佛刹无量诸佛,莫不恒演无上菩提道行。了佛大事因缘也。
初句一尘者,表一事、一理、一物、一有情也。随举一事一理一物有情体上、各各次第普观,一一含摄尽法界乃至尘刹法界之事理而无余。次句一一刹有难思佛者,各各俗谛事上、各各普具无量觉(佛)法,难可思议其数。第三句,如是各各觉体之上,复有无量眷属含摄之觉体。第四句,如是主伴重重之境上,一切皆作有言无言之教,同时相应具足显现,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成就修行无上菩提正真之道,所谓大事因缘亲见也
大乘修道有四 :
一、成就多闻及广辩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此叹修道深广汪洋,横遍十方诸刹如海,修速疾力故,竖通三世时劫如海,修普门遍入力故;修行亲近师佛如海,普修智行力故;经历往来国土大众如海,修威神普覆力故;在如是各各如海境界之中,精进修行复经劫海,修行殊胜庄严无边福德力故。此见修道中修行成就之渊深博大,非常人心量可测。以此观思忻慕深励殷勤,发大愿,立坚誓,作修行之钩,成道之炬,亦为成就究竟之总相,非空谈也。
明四辩成就: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此随上文,以无尽时方国土亲近刹海诸佛,所证所得,依佛四无碍辩法轮为上首,成就一切利生之大用。四句各次分别四辩:
(一)、一切如来五语(真、实、如、不诳、不异)清净,亦法无碍辩也。谓于诸法谛理所属、名诠、自性、体相、功能、作用、因、缘、果、等,如是总别同异,数类如实,五语自在,分合无差,洁白无垢,不坏不杂,圆满寂静,义妙词妙,初善中善后善,闻法者如彼亲见导师,得调伏之自在加持。
释何故修行一言之义辩
(二)、一言具足众义。海藏奇珍杂宝,随潮音而示现种种。旨趣因由、及旨趣中旨趣、因由之因由,明法理之所以然,教实行之究竟方便。如云何估修行?因度众生,度生必自大觉,欲自大觉必籍闻思修行亲证,闻思修必依戒定慧入,由三学道品而得亲证解脱,远离众苦,究竟常乐我净。复依自证解脱经历、如教不差之知见,而令众生得大解脱。诸佛大事因缘出现世间,悉亦如是。于是法理、中间、先、后、教也说也、学也修也、见也行也、解也证也、若事若理、若显若微、分合同异、初中后道、入住出证、境行果等,皆是如来亲修自证,无病无杂,无难易行,成就必定,世出世间,见闻得利。是超世间之妙说法轮,亦名义无碍辩。
(三)、随诸众生意乐,显宗示道,施设言词,三支五比,(三支者宗、因、喻。五比者体、相、法、业、因果。)自意乐为,折伏骄狂;不知令知,难行使行,重三再四,乐说无尽,慈心施教,利他欢喜;名辞无碍辩(多分开示随行之道)。喻如一法之上开示初中后道。(设如答解受戒之法)举例如下:
说明此事此法本体如何。(出离心及授受)
何故须要如此作为。(取得坚实无表,后日生起修行成就之作用故。)
应具备何种因缘条件。(律无遮难,顺缘具足。)
应从何方、何处、道程次第成就。(如离俗、寻得处所、师承、亲近、出家、求戒。)
求请何处、何类、何人、如何授与。(某寺、某宗、某大德、授予比丘或沙弥等戒。)
必须了解所依之决定,时间、事、物、人、法等。(何时得戒、和尚、阿阇黎、衣具、钵等。)
如实过去、现在、及与将来、种种是处、非处、总说、如何快易、不错、无难、究竟所依之道。(得戒后,首先学习、依止、亲近、五夏、十年、二十一种五法、次第登。)
依上法式,随机施教,使彼闻者,明悉前后所作,有利无利,具见勤勇,乐道欢忻,成就出离殊胜因果,名辞无碍辩。
(四)、相应无碍辩者,随彼法、义、言辞,流出各各闻说相应称心之辩。分别有三:一与圣意相应;二与正法相应;三与闻者意乐相应。一一相应,流出同佛辩才,法轮运用,广大无边,如海无涯。此中妙辩,分之又七。
一者应辩。上同佛法,深入人心。
二者捷辩。语言迅捷,直达入衣里,法义深渊,反思无尽。
三者峻辩。言词锐利,高显精微笑,转声轻妙,世智莫测。
四者无谬辩。三支如量,无过具理,宗有九过,因有十四,喻有十过·三十三离。
五者无尽辩。一字万年,无间无息,理相百千,有科有次,开合同异,三时并显,性空缘起,三观 十玄,穷劫莫尽,因言遣言。
六者义味丰厚辩。义声如雷,清彻远近,闻之易解,有数有事,莫不信服,次第不雷,亲切乐听。
七者最上妙辩。超世间论,随世间理,群机众疑,简言道破,开智深入,归趣菩提。欲成就者,定力是依,念持为缘,慧为根本,正信必具。
法轮四辩者,如来家风,诸圣诸佛成就利生悲智之大用也。应当悲心具愿,多闻善学,不愧佛子。初辩之学,重在名数诸法性相等。次则解了旨趣因由,究竟所归,是在义辩。三者随行方便,要从具力实修中出,勿但谈空据理,必能多方演出俗谛法义事相,人情物理,五明并用。后则大机大用,轮刀入阵,捉斩自由,与夺随意,相应功成,名相应辩。必待定、念、持法、般若为主,信乃具力,成就愿志。
证深智力转妙法轮: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前之四辩属广般若,此显自修甚深般若。以此为因,能成如来妙辩内藏功德,得深理趣无尽言海。理者法辩,趣者义辩,妙法轮者,后二辩。我以方便力、菩提力、成就甚深智力,普能趣入一切如来妙辩,恒转大海法轮。
二、成就解脱及威力有二
(一)、时劫自在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前颂遍入刹土佛众,显广大极多而无碍。此摄长劫为短时,十世一念,以表无尽深远而自在。证得如是深广圆通之念智而作佛事,亦解三阿僧祗劫修行之怖畏也。
(二)、成就如幻解脱威力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我以成就三世十时为一念之智,证通一切诸佛念智。亦常入佛境界之中。佛境云何?即如幻缘起,与如空解脱,如大般若七八两会广明。由如幻十喻三昧及如空三三昧而入所证二谛真如,以此出生种种神变威力(十八变等),内证真如,外通神变,助成法轮度生自在之用。总明说法人必当趋重成就内证,为说法利生之要。不只事半而功倍焉。
(三)、严净诸佛国土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依以上多闻广辩及如幻解脱威力之深修德用,而为佛地之清净庄严。谓于三宝法轮事理之上,极深细乃至极广大,复遍于十方三世之中各各事理之深细又深细、广大复广大;如是一一事理之上,而能各各相应分别、重重显示、清净其间之倒失、表明其间只功德、指其是处非处,如沉水珠能清浊水,显明佛土尘刹理教法轮之种种庄严,是曰庄严佛土。若初修业者,成就大小道场、经堂兰若、奉佛安僧、著衣持钵、身作法幢、报恩成人、孤身苦修、住持宏宣、光扬佛教、如是等类,皆名严净佛刹。是学修果道之致用,亦初业人由此进道之殊胜利资粮也。
(四)、亲近一切如来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从今以后乃至未来世中,凡以般若智灯照世间者,次第所作,出家、苦行、降魔、成道、转大法轮、究竟涅槃、觉悟群生之知识如来,我皆往诣彼处、亲近修学、助道转法,是降伏自内隐微之我慢、随喜他方广胜之功德、增益己所不能、学习彼人之方便善巧,是修道中最极重要就之大门也。
大乘无学道有二:
一、内体大行十二力具足
初自在果力八种: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者,事业之通力自在故。普门遍入大乘力者,种种身语教化自在力故。智行普修功德力者,方便智自在故。威神普覆大慈力者,波罗密行随欲自在故。遍净庄严胜福力者,严净佛土事功自在故。无著无依智慧力者,根本智自在故。定慧方便威神力者,发起之根本自在故。普能积集菩提力者,总一切功德自在故。
此无学道菩萨在修行道中、所成就之八大自在力。或称为菩萨十力。十力者,开定慧方便为三。如是八大自在力者,必依下颂四力为因素故。
次因道四种亦称为体: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服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一切善业有三:世间十善业,出世无漏戒定慧三学,利他六度四摄。如上一切,皆是菩萨二利世出世间至善应作之业。但此善业之上,勿令小有我法执著之垢,依金刚般若法门、慧行方便等,涤除清净之。
复次,善业上所依附之我法习气、清净之方便者,在时时觉观,慧照贪嗔邪见等诸烦恼之相;若能识相,则能依法择灭,是慧行入道之根本法则也。
复次,烦恼之生,多由外魔境界之力;若能降伏魔境,则惑业冰消,举体清净。降伏之法有二:一者觉观,识破则无;二者明理,色空不二,当体是空。又须道品方便分别次第行之,乃堪得理应事。
复次,普贤诸行力者,圣道圆满次第之大方便也。由彼智见,改观境界,故名不思议解脱。改观境界云何?谓转人为我,利人即利我,损人即损我;依此理论事修,转依有力,深入忘我,成平等大观,起大圆智照,消伏外境魔事不依常法;由此于理于事,各各妙观无碍,所作利生成物、自在具力,十力次第现起。然必根据此四力为因、为体,尤重普贤次第之门为方便入处,所谓见行相资、胜进无难。故称为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也。
二、外行用海八大成就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内成自在之力,外现八大作用,作用深广难测,故喻如海。以此事业功能之力,清净庄严诸佛刹界。接引解脱一切众生,为众分别演畅诸法性相,引入修行证得甚深之道,清净一切自证利他行上微细之垢,圆满从初至后、依宿命随念智通,如现了知前后所发二利胜愿、各各悉皆成就。佛以佛为师,最后大觉之际,一刹那得受十方诸佛一时灌顶加持,成就佛佛功德智能具足无缺。以报恩故,时作亲近供养刹海诸佛,如是从初至后,各各精进深修胜行,虽经劫海,无厌不疲,亦无中止。此最后一句,更宜善忆,具足随行。
总结
因果不二究竟之道: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如是总结修道之法。以诸佛各各差别最胜菩提之愿,为自修之愿道,愿道成满,则佛道究竟,因果一如故。又诸佛各各差别愿道,此普贤大愿莫不并摄;是故修此普贤行愿、即同诸佛愿道,所证菩提、等同诸佛菩提。故称佛佛道同,三世如来悉以普贤行愿成大觉故。故必以此义为修道之总归。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899432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