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叙】
心外无法,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无心,大士所以阐即心之法。并传佛命,觉彼迷情。断未有欲弘佛语,而可不深究佛心。亦未有既悟佛心,而仍不能妙达佛语者也。今之文字阿师,拍盲禅侣,竟何如哉。呜呼!吾不忍言之矣。昔世尊示入涅槃,初祖大迦叶即白众云,如来舍利,非我等事。今者宜先结集三藏,勿令佛法速灭。嗟嗟!傥三藏果不足传佛心,则初祖何以结集为急务耶。窃谓禅宗之有三藏,犹弈秋之有棋子也。三藏之须禅宗,犹棋子之须活眼也。均一棋子也。善弈者,则著著皆活,不善弈者,则著著皆死,均此三藏也。知佛心者,则言言皆了义;不知佛意者,则字字皆疮疣。若为惩随语生见,遂欲全弃佛语,又何异因咽废饭哉。夫三藏之不可弃,犹饮食之不可废也明矣。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顾历朝所刻藏乘,或随年次编入,或约重单分类,大小混杂,先后失准,致使欲展阅者,茫然不知缓急可否。故诸刹所供大藏,不过缄置高阁而已。纵有阅者,亦罕能达其旨归,辨其权实,佛祖慧命,真不啻九鼎一丝之惧。而诸方师匠,方且或竞人我。如兄弟之阋墙,或趋名利;如苍蝇之逐臭,或妄争是非;如痴犬之吠井,或恣享福供;如燕雀之处堂,将何以报佛恩哉。唯宋有王古居士,创作法宝标目;明有蕴空沙门,嗣作汇目义门,并可称良工苦心。然标目仅顺宋藏次第,略指端倪,固未尽美。义门创依五时教味,粗陈梗概,亦未尽善。旭以年三十时,发心阅藏,次年晤壁如镐兄于博山,谆谆以义类诠次为嘱,于是每展藏时,随阅随录,凡历龙居,九华,霞漳,温陵,幽栖,石城,长水,灵峰,八地。历年二十七祀。始获成稿。终不敢剖破虚空,但藉此稍辨方位,俾未阅者,知先后所宜;已阅者,达权实所摄;义持者,可即约以识广,文持者;可会广以归约,若权若实,不出一心,若广若约,咸通一相,故名之为阅藏知津云。
甲午重阳后一日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普贤三昧品第三,普贤菩萨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十方诸佛,现前赞叹。与智摩顶,从三昧起,大众获益。如来毛孔放光,颂赞。一切菩萨,亦皆赞请。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贤菩萨说世界海十种事。华藏世界品第五,普贤菩萨说世界海中一切世界种一切世界,及佛名号。毗卢遮那品第六,普贤菩萨说往古大威光太子本行。(如是四品,皆属第一会)。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三卷)】
西晋竺法护译
即《八十华严》十定品。亦名普贤菩萨定意经。
十定品第二十七,佛在普光明殿,入刹那际诸佛三昧,与十刹尘数菩萨俱。普眼菩萨请问普贤菩萨三昧,佛令自问普贤。时大会皆不得见普贤身座,乃至入十千阿僧祇三昧观察,亦不能见。佛令更礼普贤,并遍十方观察,发起大愿,应可得见。大众遵诲,普贤现身。雨十千云,世界震动,光明遍照。佛自唱十大三昧名,敕普贤菩萨说之。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皆普贤菩萨所说。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普贤菩萨略说九十七种大人之相。普贤行品第三十六,普贤复告大众,极陈嗔心障道,应勤修十法,能具十种清净等。十方各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刹尘世界震动,雨种种云。各十不可说刹尘数同名菩萨,来为作证。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佛放白毫相光,普照十方。右绕十匝,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顶。菩萨即起,请问大法。佛复口放光明,普照十方。右绕十匝,入普贤菩萨口,普贤身座。即过本时百倍,甫唱法门名字,大地悉皆震动。妙德再以颂问,普贤具演其义,于是十方各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刹尘数世界震动,雨种种云。各八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刹尘数同名诸佛,现前赞叹,授菩萨记。又各有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刹尘数同名菩萨,来为作证,普贤复说劝持之颂。(此六品。皆属第七会。)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佛在普光明殿,与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刹尘数菩萨俱。尔时普贤菩萨入佛华庄严三昧,一切世界十八相动。从三昧起,普慧菩萨致二百问。普贤菩萨酬二千答。十方世界震动光照,一切诸佛现前赞喜。(此一品。是第八会。)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佛在给孤独园,与普贤文殊等五百大菩萨及五百声闻无量世主俱。心念请法,佛乃入师子颦申三昧。楼阁及林,忽皆广博。与不可说刹尘数世界量等,备极庄严。尔时十方各有不可说刹尘数菩萨云集,兴供现通。诸大声闻,总不知见,善根异故。十方各一上首菩萨说颂赞佛。普贤菩萨以十种法句,开发显示照明演说师子颦申三昧。佛欲令诸菩萨安住此三昧故,复放白毫相光普照十方。令诸菩萨普见法界佛事,即以不可说刹尘三昧。入佛神变海方便门,出生大神变庄严云。文殊菩萨观察说颂宣明,时诸菩萨皆得尘数大悲门。不离佛所,悉于十方种种示现,利益众生。文殊亦出自所住处,辞佛南行。舍利弗与六千共行弟子,承佛神力,见文殊众会,发心同游人间,令海觉等六千比丘,得觐文殊,成就佛法。文殊行至福城之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观善财童子夙因,为说大法。善财即随文殊求菩萨道。文殊指示,令参知识。始从德云比丘,终至普贤菩萨。(此一品。是第九会。)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译
即《八十华严》入法界品。而普贤菩萨既为善财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复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今时但取此最后一卷,续于前经八十卷后,并广流通。然此一译,文理俱优,不让实叉难陀。而知识开示中,更为详明。切于日用,切救末世流弊,最宜一总流通。
【普贤菩萨行愿赞】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即《八十华严》行愿品中偈。后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译
大略如《八十华严》普贤行愿偈。而是五言。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诸佛现菩萨形,为观音普贤等。无量菩萨现声闻形,为舍利弗等。及现作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于诸相中。现十方佛刹。于诸好中,现往昔行门。于是德藏菩萨请问普贤菩萨,此三昧何名,云何得之?普贤为说三昧名义。佛放眉间光,使有功用菩萨悉见空中毛端量处。及一一微尘中,皆有无量佛刹,皆有佛成正觉。亦见各各自身,于诸佛处供养闻法,皆证如来不思议境界三昧。尔时德藏菩萨复问修何福德,施戒智慧,证此三昧?普贤菩萨答云,供养三田,名福。不择怨亲善恶贫富,名施。自净净他,名戒。观佛形像作现见想,及达唯心,名智。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唐实叉难陀译
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普贤大众之所围绕。有十大菩萨,各与眷属忽集。众问普贤,此诸菩萨从何国来?普贤令其入定观察,竟不能知。三番请问,普贤示以观察之法,乃见皆在如来身中广大国土佛道场内来集。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元魏南天竺沙门昙摩流支译
佛在普光法殿,文殊请问清净初地之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之。次问普贤菩萨,云何诸佛无障碍智?乃至无障碍身?普贤叹其难见难知,文殊再请,乃具答之。答已。较量功德殊胜。能灭重罪。其不信者。罪亦无量。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请问宝光明总持法门,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二字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慧,不可角敌。次有法慧菩萨入定受加,出说十住法门。(与华严经十住品长行偈颂俱同。)普贤菩萨赞叹印证。舍利弗自叹从来未闻。佛命其广集诸天,重请妙吉祥说法。妙吉祥许已,大地震动,十方云集,乃相与问答,令众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又与妙吉祥问答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复问佛持经之福,谤经之罪。普贤又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以一法,谓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谓离于嗔恚,善言诱喻。阿难又问佛闻经之处。佛又为普贤菩萨说偈。二卷有余。(偈与华严经贤首品大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婆伽婆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现诸净土,与大菩萨十万人俱。文殊普贤等十二菩萨,次第请问因地修证法门。佛一一答之。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六卷)】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无二平等最胜大仪轨王影像分第一,佛在他化自在天宫,十方诸佛云集,不见金刚手菩萨。佛同说偈,菩萨现身,诸佛皆向作礼,劝请说法。菩萨乃说法要,于是普贤菩萨雨一切供养,供金刚手菩萨。一切如来复雨一切供养,供普贤菩萨。普贤即现佛身,说三摩地法门。
【佛说普贤曼拏罗经(一卷)】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鹫峰。说修金刚萨埵秘密相应法,有种种观想。
【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日月天子宫,说佛菩萨名,及咒。普贤菩萨言,二十一日六时持诵,至心忏悔,能破坏阿毗地狱。复说一咒以拥护之。
【佛说智炬陀罗尼经】
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等译
佛在日月宫中,四方佛皆来集。日月天子请陀罗尼,诸佛菩萨同声说咒。普贤菩萨赞劝受持。
与《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同。
【佛说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与《大乘八大曼拏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普贤菩萨入三昧,一切佛摩顶赞之,乃放光说咒。
【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广严城,普贤菩萨说此咒。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灵鹫山,观世音菩萨说一根本咒,一结界咒,一奉请咒。
【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
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
与《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同,而有画像入坛受持法。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
开元附梁录
根本咒一,治病咒六。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一卷)】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明修普贤三昧,成普贤身。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礼四佛,修慈悲喜舍等,显普贤身智。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受菩提心戒仪(普贤瑜伽金刚阿阇梨集)】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先归命,次供养,次忏悔,次三归,次受菩提心戒,共五法,有偈颂,长行,两番明之,偈颂中,五法各有咒,长行后列五佛名。
此以大菩提心,受普贤金刚职,为一切秉密教者受持之本,学者皆应简阅。
【妙法莲华经(七卷)】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佛为普贤重示四法,普贤说咒护持。
此一部经,乃如来究竟极谈,具明施设一代时教所以然之线索,如家业之有总帐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非精研智者大师玄义文句,不尽此经之奥,仍须以荆溪尊者释签妙乐辅之。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一名观普贤观经一名出深功德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
阿难、迦叶、弥勒,同问如来灭后修行大乘法要,佛为说普贤观门,及忏悔六根罪法。此与法华普贤劝发品,相为表里。故智者大师法华忏仪,全宗此经。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870071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