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正宗者分三,所谓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回向佛道。以此自义成就,他义成就,回观成就之得失,而生后来佛道之断修作用故。今初,常随佛学,分三,境、行、果也。
境中分三:
一、学修总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一切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此学修之总则:一、学佛者,以佛为师表;不取一切偏邪浅陋、一事一技之长为师表。二、学佛者,以普贤圆满次第行愿法门为修行决定之法门,门门深入;不执一门为究竟,一法为圆满。三、学佛者,应礼赞供养承事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仰祈意乐圆满而速获加持究竟。又法供养者,感动诸佛之意乐,而起化身化语
化境之事、更妙更速,有不可思议之加护也。
二、快速方便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承上诸佛意乐加持,更修自心钦佛乐法之意、而生勤奋勇敢,故能作超劫之快速。更加普聚资粮,尽三世诸佛所学而不让,随普贤圆满次第之胜行而无简无缺。是故多闻遍通三世如来已得成就之成法,三藏九分究竟方便而入道;不苟简,不偏蔽,不自师心,不随庸俗;以如是等义,善修意乐,日必六次,别有修行仪轨。意乐生,学必成,稳速不退。初学者善知善能,必可速得成就大菩提也。
最后事义分二 :
一、亲近诸佛
所有十方三世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此承上随学而来,开示求学依止之法要。一、不局一地一处,不井蛙,不蝶性。二、必随大众和合学习,但众必戒德清净。三、时常习近不离,一次不预*轮,则缺一类方便善巧。更须主者妙德庄严、会众庄严、觉树庄严。多闻学习,亲近为首,近师之法,此为全备;乃至成就智通,往十方净刹、亲近菩萨贤圣究竟大觉如来、承事供养,圆竞佛果。但必从初、次第依止实在事义学行,否则但言说耳,思之思之。
二、教化众生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普利众生一亦不舍,贤德教化次第究竟,其义云何?初则远离世间愁忧灾患恶道诸苦,乃至人天圣道涅槃常乐,乃至能得大乘普贤不思议解脱法门。云何不思议解脱法门?以利他而自获法利,是故亦云甚深。无我为正。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不能存在起用。是普贤二利之妙法门也。
行中分三 :
一、愿行要点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修行为证阿罗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虽经三大阿僧祗劫,不嫌久远,不以贪易忙乱成事,实则阿僧祗劫同等现前一念也。此第一要点。中间生死随堕何趣,不舍普贤大愿,以此坚念持心,成就宿命种子,虽堕不退,必得普贤菩萨救拔。是第二要点。愿得常在人中受生,出家得戒。大般若经说,南洲人有十六种殊胜,堪能现生证得大般若;出家受戒不犯,亦有十六种殊胜之条文也。是第三要点。净戒者,别解脱律仪也,是迅快成佛利他之大方便也。垢、无知见闻随喜之罪,破、已作加行之罪,穿漏、犯根本之罪。无垢、破、穿漏中,必当依师学修。僧中行持,轻命重戒。见持戒人,恭敬赞扬,承事供养;见破戒人,不作轻视,恶心骂责。照察己身功过,实是利他无上资粮,非但自利。是第四要点也。
二、说法利人
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佛以一音说法,有情异类等解;化身、化语、化境,皆可开悟有情。然初学为人,则以口说为易。要知说法非求自显,但欲益他。悲诚无染,学修有次,不执己见,不随自语,慈愿说法,通达异类。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何故须说,为报佛恩,正法久住,胜心护教,远济未来故。
精密证解分二 :
一、一切波罗蜜妙行成就
勤修清净波罗密,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法究竟名波罗蜜,说六、说十、说百、乃至无量,佛自在说。大乘道圆满行之别名也。或说到彼岸,或说度,学必勤修精进贯通诸波罗蜜也。清净者,即是断修无垢之般若也。(如《金刚经》,慧行法等说)如沉水宝珠,诸波罗蜜中最为上首。复次,有行无愿,渡海无方;有愿无行,数他家宝;愿行相资,决成佛道。又菩提心不忘失法,如《菩提道次第论》、及菩萨六次瑜珈等、及余专修仪轨甚多,择宜而修为要。又此愿行连贯修行,亦即是普贤行愿之体道也。如是愿行不离,再加妙行,克成大功更稳更速,是故后之二句必当重视,是诸功德根本之教也。此中无余灭除者,障与垢;一切成就者,种种妙行。所谓障者总有三,如《瑜珈》二十九云:一者业障,二者烦恼障,三者异熟障。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于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熟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法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与其中异熟果生,聋马+矣愚钝盲聋暗哑,以手代言,无有能力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垢有三种,《瑜珈》八十九云:于弊下境所起贪欲,名为贪垢;于不应嗔所缘境事所起嗔恚,名为嗔垢,于极显现愚痴众生尚能了事所起愚痴,名为痴垢。复次障者,属惑、业、果、三种所起,皆名为障。垢者,皆属于烦恼所起。障垢者,修行之断依,能断者是成就道果之胜缘也。复次妙行有三:所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即是远离一切十恶行故意,名为妙行。又可欣赞行名为妙行。又感乐受果行名为妙行。善巧方便能劝励他名为妙行。习近善人能住善趣名为妙行。又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由三因缘名为妙行。此依根本教义所说也。若依殊胜乘所说者,此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是为圆满无上之妙行也。然于根本妙行若五学无修,而于殊胜妙行决不成就具足,是故一切妙行皆须学修乃至成就也。
二、甚深般若证解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惑者,六根烦恼及二十随、乃至见修所断、五钝、五利、十使,悉由三惑为主。业者,由三义故说名为业:一有作用故,二有行动故,三有造作故,即是语、身、意三业也。然此中业者,谓业缚,业障。若由串习诸恶,于诸善法心不能入;又由诸恶业生诸恶趣,长夜受苦所系不得自在;或生边地无三宝四众处所;有发邪愿、入邪教、受邪论等,于佛正法不生敬信;如是等,皆名业缚。业障者,谓五无间重罪业障等;虽暂欲出家尚不能得,何况能获沙门果证。魔境者,于五欲境颠倒不明,返复窒碍生诸困苦。如是等惑业魔境,若世间道、若出世道中,并皆不为所困,自在解脱。世间道解脱者,犹如莲花不著水;出世道中解脱者,亦如日月不住空。
果上真实利他广行: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自利学成,果上利他。平等悲心,真实拔苦与乐,遍空时而无尽也。
以上常随佛学之总结,以下发起大乘利他五道之门,以恒顺众生为主眼。
大乘接人之道有四 :
一、对于有情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以平等意志,无我具悲,于彼有情慈喜无逆,随顺物机,布施爱语,引导进道。来日虽长,精进益他无厌。此是大乘接引对人之总道,亦是成佛始终不易之大方便也。尤必自身精进,恒修普贤愿行诸支无缺,而成彼利行同事之功,令彼增上圆满无上菩提。
二、对于同行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对于同一信行之佛徒道众,不别远视亲疏,常喜集会共住,以时以处,有益合聚。如教如仪,增进德行。六合相亲,动止依戒。厚人薄己,水乳无分。一切戒行愿志,互相导引。教授教诫三学,互作增益。一切愿行同修而依普贤大愿次第纲领。六和者,身、口、意、戒、见、利,六事如戒不违也。
三、对于善知识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行人最大利益,即是善知识;最大损害,即是恶知识。此之分别远近,为修行上道之第一步。初一日闹错,日日月月年年、乃至永远不会不错。亲近之方法应当善学。普贤愿行者,是修行圆正次第支分具足之实践究竟可靠之大方便也。虽学识至高,而不得随行方便,终在门外,于道无关;以故须要普贤圆正知识,口说、身相,显示多方,再再磨琢而能普贤。如是入道之首,导行必须,大道长远,师德必备,择师之道,经论广说,行人善知。既得好师,和会勿离,令师欢喜,是依止法之总要也。
四、对于如来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殿堂兰若,定中梦境,面前观修,他方勤见,常不离佛及诸菩萨大众。见必承事、礼赞、广兴供养,成就福德资粮。求佛教诫,益智除惑,快速成道。如《俱舍颂》云:「于三无数劫,各供养七万。又如次供养,五、六、七千佛。逆次逢胜观,燃灯、宝髻佛,初释迦牟尼。」
以上教观,成佛功德,依亲近礼赞承事供养等、为修行功德之要点也。亲近佛众,犹如染色熏香,久成深厚利益。又须精进承法,如汲水喻。故言尽未来劫无疲厌也。
以上对人法竞,以下作事之方云何?
大乘应事之方有二:
一、住持正法修习法藏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永永持佛教法,宏宣菩提正道,圆满普贤无垢大行,而复常勤精进修习,随时劫以无穷。谓依善士、闻法正思、随法行道。于断惑证真中间修行应知之法相、义相、证相,各各次第善巧,恒常精进摄持有方;以此劝励教导,显说正法,光扬觉道,引人趣入菩萨诸行次第。施教、自修,悉能究竟,深入无我清净普贤之道,尽未来劫常恒如是。是大菩萨之所应作也。
二、于苦海中成功德藏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诸有者,三有九有等,所谓欲、色、无色等类差别;有者,惑、业、苦、存在之力也;令诸世间生死相续,流转集行者也;又称身见事、颠倒事、随眠事、爱事、贪嗔痴安足处;有垢、有毒、有所摄、堕苦集者,皆名有。我愿于此三界九有之中,修习利他福智,而复成就自分功德。修福者,初之四愿;修智者,常随佛学,内心随喜功德,外缘请佛住世、请转*轮,如是恒久精进不息。然能次第成就无上功德之藏者,必籍一心禅定,所以生起一切通智之根本。般若者,断惑成佛之母,以此为因,出生利他方便,自他解脱,乃至无尽功德法藏,莫不皆依般若得成。问:何必于诸苦海中集积福智获功德藏耶?取其策发精进成就迅速也。无尽功德藏者十:信、戒、施、闻、惭、愧、智、念、持、辩等。《华严经》中说。此十无尽藏是真正自利坚固之道也。非此亦不能成其利他之正行。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870724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