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采访对象吃饭时,听到席间一个女白领道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最受不了周末自己在家坐着,一定要跑出去找各种事情才行。
这样的说法似曾相识,以前《中外管理》做春节特刊的时候,也有企业家说:到了假期就坐不住,一定得跑到办公室来。但是坐在没有员工的办公室里,心里还非常难受。
对于坐不住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原因。但之所以这个问题值得关注,是因为“坐不住”并不是小事一桩,而是一个人总体心理状态的试金石。要说得哲学化一些,坐不住往往是一个人“无心”的表现。
而特别“坐得住”的人,则往往是一种能过“有心”生活的人:有良好的自主和自控性,同时有一颗宁静而能充分与自我和现实进行“交流”的心。
这样的一颗心,才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
“坐得住”:认识自己的一扇大门
为什么坐不住?因为一个人要能坐住,需要情绪、心境处于相当平衡的状态才行,“坐得住”的背后首先是一种身心的高度协调。
就此点而言,能否坐得住,也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平衡度测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么考验一下自己——看看是否能够宁静而踏实地坐上一刻钟。这个安静是指心灵的安静,而不仅是形体,也不是在发呆、做白日梦或是思绪万千地坐,而是心思沉静下来,让思绪与当下的环境和谐相融地坐着。这个内在的安静只有自己知道,只要不欺骗和回避自己的感受,就能推开一扇认识自己的重要大门。
不过,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情况,如果坐不住也完全不必有心理负担,只要顺其自然,会发现坐不住只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因为,要从“坐”的视角来看人的话,成长的过程也完全可以浓缩为:坐不住-坐得住-又坐不住-再次坐得住……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并不存在能够永远坐得住的人,那只是理想人格而已。
只是,每一次又坐得住,都意味着心灵的一次成熟和完善。所以,梳理思路、整理情绪、顺其自然地完成这个阶段的成长过程就通过这扇“大门”了。
“空空如也”:面对难题的佳境
笔者在这样的循环中有过一些感受:坐得比较好的时候,往往是心里空空如也的时候——把心里清空,不装着大量杂事,甚至连时间都忘记掉,连做事的目标感都淡化处理掉。这时候的人就如同一个清空的茶杯,恰恰是能够装下最多茶水的时候。
这似乎与一些人想像的做事状态不同,人们往往认为掐着时间做事情、紧盯目标是最好的做事状态。但应该说,那样的状态只适合一些复杂度较低的事情。
记得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心理学试验:试验者让大学生分别解决简单、一般、复杂三种难度的问题。最后发现——学生处在兴奋度较高(类似于掐着时间做事)的状态时,做简单题的效率最高。而值得注意的是——兴奋度较高时,反而是解决复杂问题效率最低的时候。恰恰是学生处在宁静状态下时,解答复杂问题的效率处在了最高点。
也就是说,对于经常面对复杂问题的管理者而言,让自己处于宁静的、“坐得住”的状态,乃至忘记时间,“沉浸”下去的时候,才是最佳的思考和决策状态。
据说,乔布斯就有静坐参禅的修身习惯,每到要做重大决定时,乔布斯席地而坐,让工作人员把新研发的产品放在身边,在静坐中思考、完成复杂的方向性判断。
总之,心里空空如也地坐着的时候,正是吸收和加工信息状态最佳的时候。
“忘”使“坐”升华
哲学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坐”的故事,都很值得品味。
其一是庄子的“坐”——坐忘。
庄子曾假借孔子、颜回之口说出了坐忘的理念。一日颜回说:“我有进步了。”孔子问:“你的进步指什么?”颜回说:“我已经忘却仁义了。”孔子说:“好,不过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拜见时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这指什么?”颜回说:“我忘却礼乐了。”孔子说:“好,不过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我‘坐忘’了。”孔子惊奇地问:“什么叫‘坐忘’?”颜回答道:“我忘掉了自己的形体、甚至忘掉了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坐在那里,精神和大道合为一体了。这就是静坐、心空、物我两忘的‘坐忘’。”孔子说:“你果然是贤人啊!我愿意来学习!”
可以看出,庄子的“坐”是和“忘”密切联系的,之所以能“坐得住”,是因为心灵在“忘”中返璞归真、空空如也了。与坐着想事情、越想脑子里事儿越多,完全是相反的思维方向。
有一种道家非常重视的修炼心性的方法,就非常“简单”:只是坐着或者盘起腿来,没有任何复杂的要求,先“一念代万念”,让心里各种思绪宁静下来,逐渐被忘记。而最后,则连那个“代万念”的一念都忘记了,让心灵彻底空灵宁静下来。这就算是入静了。
“如不成佛,决不站起!”
另一个有关“坐”的著名故事,与佛祖释迦牟尼佛有关。
释迦牟尼佛放弃苦行后,到一个叫作菩提伽耶的地方,坐在菩提树下,发出誓言:“如不成佛,绝不站起!”
我们可以想像释迦牟尼佛,是虽然苦恼但已经隐约捕捉到光亮的阶段。据说他足足坐了48天,早期佛教的基本理念就形成在这个时候。研究佛教史的季羡林老先生根据记载认为,佛教根本性的“因果关系”学说,大体轮廓就源于这次“绝不站起”的静坐。
一次许下大愿的静坐,成就了佛教的一个伟大瞬间。
所以,“坐得住”不仅是一种无为的修身,也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有为的“逼迫”——在无为的宁静中找到处理复杂信息的状态,又在有为的“绝不站起”式的逼迫中约束好自己的潜意识,就是完美的静坐了。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3017048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