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人间佛教 > 学佛入门
以因缘因果为依据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里讲以人为本,但人本思想并不是佛教所特有的,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同样富有人文精神。儒家虽然也相信宇宙间有鬼神存在,但并不以鬼神为本,而是教导我们“敬鬼神而远之”。

  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主要是为维系现实社会的安定服务。但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对待义与利、理与欲的问题上,往往将两者机械地对立起来,因而也难以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儒家重义而轻利,甚至要求人们只讲道德,不讲利益,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人类生存要以利益为基础,人类幸福也要以利益为保障,如果离开这样的基础和保障,所谓的道德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如果道德不能和利益发生关系,甚至完全对立,那么它注定只能是口号式的道德,是脱离现实的教条。儒家发展到宋明理学,更出现禁欲主义的势头,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佛教称我们这个世界为欲界,而欲界众生的特点就是生活在强烈的欲望中,“食色,性也,人之大欲所存焉。”由此可见,欲望的力量是根深蒂固而难以抗拒的,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禅定的修行,要消灭欲望谈何容易?所以,这样的道德信条自然很难真正融入生活。

  西方社会经历了数百年的神教统治。在以神为核心的宗教体系中,上帝才是绝对的权威,天堂才是永恒的归宿。认为尘世是短暂而虚幻的,欲望是罪恶而危险的。随着人本思想的出现,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竭力证实自身力量的时代,禁欲主义遭到了厌弃,转而追求个性自由,认为人生价值只有在发展自我、证实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全面展示。因而,人本思想肯定了人类追求欲望、追求利益的合理性,这一思想解放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容乐观。

  人本思想以唯物论为基础,推翻了神的主宰地位,使人类首次成为世界主人。在创造新世界的过程中,在开发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在追求幸福和享乐的过程中,压抑已久的欲望苏醒了。与此同时,人性的弱点也得到了充分张扬。人本思想的道德观是建立在肯定欲望和利益的前提下,唯有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伤害到他人利益才属于不道德行为。应该说,这一观念确实有它的合理性,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人类的天性是自私的,因而很难抵挡欲望的诱惑,在利益面前也很难把握自己的理智,甚至利欲熏心,置法律与道德规范于不顾。这样的行为固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法律毕竟还存在许多漏洞,而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也没有能力去发现所有犯罪现象,这就使得许多犯罪者会抱着侥幸的心态铤而走险。对物欲的极端崇拜,使整个社会走上了唯利是图的歧途,使得人类在满足物质欲望的同时,不断制造精神痛苦;在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不断破坏自然环境。到今天,被纵容的物欲已使人类无法清醒地把握自己,陷入重重的危机和困境之中。

  佛教的道德观是以因缘因果为依据,从因果规律中体现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在。和人本思想一致的是,佛教也肯定人类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从缘起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由条件所决定。有情在世间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等生活资粮,离开这些基本物质条件,生命将无法延续。所以说,追求利益有它的合理性。
 
  那么,道德与利益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佛法认为,真正的利益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在佛经中,对善的定义是:能给自己带来现世和未来利益安乐的白净法。也就是说,善的行为和利益是互为因果的。善的行为不仅能使我们在现世得益,更能惠及未来的生命。而完整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佛教道德观的内涵,则需透过三世因果来分析。通常,人们因不了解生命的过去和未来而怀疑因果的必然性,只顾及眼前利益,只是以暂时的得失来衡量行为价值,不知行善必得乐果,行恶必得苦果。所以才会觉得行善是吃亏的表现,对待他人和社会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希望获得权利,却不顾及应尽的义务。或许大部分人都不会反对道德,可一旦道德规范与他们的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就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假如人人都能深信因果的必然性,我想人人都会乐于行善,而不愿造恶。如何才能深信因果?只有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整个佛法都是建立在因缘因果的基础上,这正是佛陀以圆满智慧所证悟的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唯有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以此作为参照,指导我们的一言一行。

  佛教的因果思想还揭示了自利与利他的统一性。凡是真正对自身有益的行为,必然不会危及一切众生的利益。否则,至多只能为我们带来短暂的眼前利益,却会因此招致更大的恶果。利人才能利已,损人必然损已,只有在“我为人人”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地实现“人人为我”,其过程虽为利他,但得益却在自身。所以说,善行才是究竟的自利行为。

  佛教从缘起的角度看世界,揭示了世界是无我、平等而相互依存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是一体的,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是一体的。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佛教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因而能更好地协调他人与自我的双方利益,协调集体与个人的双方利益,使整个社会的运转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945008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