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正立。合掌称曰)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
(起立拈香已。合掌称曰)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一心顶礼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佛(一拜)
一心顶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礼拜已。长跪合掌称曰)
稽首观音大悲主(叩) 愿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庄严普护持 千眼光明遍观照
真实语中宣密语 无为心内起悲心
速令满足诸希求 永使灭除诸罪业(叩)
龙天众圣同慈护 百千三昧顿薰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涤尘劳愿济海 超证菩提方便门
我今称诵誓皈依(叩) 所愿从心悉圆满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诵已一拜起。趺坐或仍长跪。合掌至心称念曰)
南无观世音菩萨(百声或千声。如时促者十声亦可。念佛同)
南无阿弥陀佛(百声或千声)
(称名已。至心合掌诵咒五遍。或二十一遍。或百八遍)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跢婆耶。摩诃萨跢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唎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懞。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利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摩罚摩啰。穆帝囇。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嘇佛啰舍利。罚娑罚嘇。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利悉利。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利夜。那啰谨墀。地唎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曼哆啰跋陀耶。娑婆诃
(诵毕起立合掌长跪白云)
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叩)
观音 十方佛前。普为众生皈命忏悔。惟愿加护。令障消灭。开本见知。制诸魔外。三业精进。修净土因。至舍此身。决定得生(叩)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亲承供养
大悲观音。具诸总持。广度群品。皆出苦轮。同到智地。(叩)
南无十方佛(一拜)
南无十方法(一拜)
南无十方僧(一拜)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谨案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下文直称经者即指是经)云。如法受持。自然克果。如何受持。始为如法。如唐三藏不空译大悲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是。据略仪说应须先入灌顶道场。受灌顶已。从师亲受念诵法则。建立道场。实不大易。宋四自尊者常照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别撰大悲行法。十科行道。十乘观心。忏毕入观。出观礼忏。事忏理观。相间行之。至为胜妙。而学者仍难用为常课。援据本经更出此持诵简法。略有五意。述之如下。
一顶礼三宝
首礼释迦牟尼佛者。娑婆教主。是本师故。次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者。经言是观世音菩萨本师故。又经云。佛言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又云。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上。随愿皆得往生。大慈菩萨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观无量寿佛经言。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佛说阿弥陀佛经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当知阿弥陀佛与此土众生偏有因缘。持咒行人。发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本愿摄受故。以大悲观世音菩萨千眼照见。千手护持故。以神咒加持力故。决定得生。生彼国已。便阶不退。广如大乘诸经论所说。是故应当一心顶礼。次礼千光王静住佛者。经言。观世音菩萨于彼佛所。最初得闻是咒故。如云。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等。上来皈依佛竟。次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者。皈依法也。次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者。皈依僧也。各三称者。行法云。此之人法。是道场主故。行法又云。行者应念三宝体是无缘慈悲。常欲拔济一切众生。但为无机不能起应。我既再三奉请。纵非目击。冥应不虚。故须作降之想。行者应知。
二赞叹发愿
赞叹偈即稽首观音大悲主至所愿从心悉圆满是。四明尊者所出行法中。别有赞叹文。原注云。本经无赞叹偈。辄依经略述赞之,今按日藏唐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有此赞叹偈十六句。不空译本。宋藏已佚。故行法云云发愿偈即南无大悲观世音至自得大智慧是。经载观世音菩萨言。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行法云。愿有二节。前十愿明成就法。一往生善。后六愿明除灭法。一往破恶。义蕴宏深。详在行法。行者立愿之际。要当心口一如。纵或未开圆解。亦能任运获益。
三持名
称观世音菩萨及阿弥陀佛名者。经载观世音菩萨言。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佛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故。行法注云。行者想身对此佛菩萨前。称念尊名。唯在哀切。如遭焚溺。求于救济。是为持名切要之法。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文殊般若经云。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当知称念名字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愿力。专以万德洪名。接引众生。广如净土诸经论及法华普门品所说。行者发愿已。先至心称念佛菩萨名字。然后以此心作心是之一念。诵持大陀罗尼。与佛菩萨无碍大悲心融合无间。自他不二。斯力用无边。圆顿行人。当明斯义。
四诵咒
密部行持。首要三密相应。三密者。手结印为身密。口诵咒为口密。心作观为意密。明莲池大师曰。众生三业纷纭。欲期与佛法相应。故假修治。俾三密变为三身。八识转成四智。速登圣位。利益群品也。相应谓三业同时而不先后。共缘一境也。手结印时。口必诵咒。意必作观。三业齐施。无有参差。始名相应。以相应故。则外无异缘。内有主宰。三密即是一心。一法遍含诸法。方能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出世间随愿即成。凡有所作。皆获如意。大师此说。洵足与四明尊者行法相互发明。惟手印须从师受。否则名为盗法。反招过咎。行者但能端身合掌。肃恭威仪。亦是身密。不必定求结印也。又行法所标观行。专依圆妙。初学未易趣入。或专观想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色相威仪。如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是也。如虑观想未易成就。则或面对塑像画像。系缘一手。如经云。若为从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转者。当于不退金轮手。若为十方诸佛速来摩顶授记者。当于顶上化佛手等。又或未能供奉尊像。则于诵咒时用心缘之。使字字入耳印心。但能外无异缘。即亦与观想无异。须知观世音菩萨本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而此土众生。又惟耳根为最利。所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也。具如首楞严经所说。行者持诵之际。用心缘历。务令了了分明。无一字滑过。一念相应处。即是妙观成就。但当专注一境。慎勿妄生分别。谓有高下优劣也。诵咒五遍。或三七遍。或百八遍。皆见本经。多多益善。倘事繁为妨。则以日诵五遍为至少之限。以经云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故。果能持之以恒。自然罪障消灭。获无量益。
五忏悔回向
是忏谢之名。以悔责为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佛戒一切功德。须知我人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何恶不造。今幸遇大悲圆满神咒。速能灭除如是罪障。若不至心诵持。求哀忏悔。灭障生善。其道何由(?)。普为众生归命忏悔者。经云。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以如是用心。方得与无碍大悲心相应故。回谓回转。向谓趣向。所谓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也。摄义宏深。恐繁不引。凡所修持。必要回向。若不回此因行。一其趣向。则悠悠散善。只成人天有漏之因。故以回向终焉。回向愿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亲承供养大悲观世音者。以观世音菩萨于极乐世界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故。具如前说。又大智度论三十二云。如以少汤投冰池上。谁消少处。返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小利益。返更堕落。以是新学菩萨。不应远离诸佛也。起信论云。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今回此真言行。趣向极乐世界。发愿往生。承事观音。迳阶不退。然后不违安养。还入娑婆。广度群品。同到智地。如是回向。乃与菩萨大悲愿力不隔一尘。全自即他。全他即自。自然克果。决定不虚。此忏悔回向文。系节录行法原文。取便成诵。仍期不失本意。如能仍用行法原文。身作礼。心运想。口称述。三业齐运。则尤善之善者也。
上为编次大意。抑(?)诵持此大陀罗尼者。更具二种心。云何为二。一者深信心。经载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者。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后除灭。念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按经一则曰除不至诚。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再则曰于咒生疑者。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以故。稍涉犹豫。即不能与咒力相应故。或谓疑故不诵。诵即不疑。不知所言疑者。非决然不信之谓。如见经云如法受持。自然克果。又云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等。即自念言。我辈下劣凡夫。纵令如法受持。只能稍植菩提之因。现生证果。非所敢望。是即所谓少疑心也。于咒生疑者。小罪轻业。尚不得灭。遑论克果。所以者何。以有此少疑心为之障也。须知咒力不可思议。决非凡情所能测度。观世音菩萨本因地中闻此咒故。由初地顿超八地。即其诚证。但当谛信。慎勿怀疑。是为一。二者慈悲心。经载大梵天王白言。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行法释之曰。后之八心成悲之法应知此经正明悲行是也。(行法所引经文阙无见取心四字故云后之八心)经中频令行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何以故。以如是乃能与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相应故。乃能一超直入如来地故。如华严普贤行愿品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等。本经频令行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犹斯意也。是为二。(诵此陀罗尼者。首当戒杀。以日启鸾刀。取诸众生血肉充食。与大悲两字适相背也。)以要言之。凡是菩萨。无有不上求下化者。上求佛智。信为入门。华严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信能必到如来地也。下化众生。慈悲为本。华严所谓若能慈悯度众生。则得坚固大悲心也。虽在下凡。力犹未充。心无不具。古德云。要须因实果则不虚。如是用心。趣于佛果。庶无纡曲。此大陀罗尼。所以为超证菩提方便门欤。
复此此持诵法。务求简易。冀便用为恒课。行人倘能以此简法作日课。更于三长斋月。(正五九月)或每月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十斋日。(即六斋日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别依行法六时礼诵。则尤善矣。或已受五戒。及菩萨戒者。皆须先受八关戒斋(斋法附后)经所谓净持斋戒者是也。(不用荤酒。只名茹素。不名为斋)又灵峰大师曰。供佛果菜。忏师不得自食。出密部。又曰。结界须极严密守护。勿令猫犬鸡雀得以窜入。设有误窜入者。必须依法重结。设偶误失。以触衣入坛或除忏师香灯外。余不在结界数中者。误以一指舒入内坛。即名破界。须重如法结界。万勿苟安。以犯密禁云云。因近时礼忏者。多未注意及此。特附述之。
受八关戒斋法(从礼忏心法录出)
凡欲结坛持咒。克期取效。必须秉受八关戒斋。其受斋法。若四十里有出家五众。精持非食戒者。请为证明。设无其人。即于像前自受。(若有出家持斋人而不请。不得斋法)应烧香礼拜。长跪说云。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杀生。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偷盗。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淫欲。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妄语。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饮酒。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坐高广大床。
我某甲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非时食。
以此受斋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生净土。(说竟礼拜)萨婆多毗婆沙云。受八斋法。应言一日一夜不杀生云云。令语言决绝。莫使与众生戒相乱。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随力多少。不计日数也。此斋本为在家制出世法。受此斋已。从天明至日中。得用饭食。从午时正中之后。直至夜未尽时。不得更用粥饭点心果菜等物。唯有姜醋苏梅糖蜜。或丸药汤药地黄人参等药。乃可用之。若违此者。名为破斋。所持咒印。便不灵验。若杀生偷盗淫欲妄语饮酒食肉。名为破戒。反招大罪。不可不慎。
上从礼忏心法录出。中间说戒处。参用唐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文。以较明显故。疏云戒持心极细极急。唯限一日一夜作法即舍。上八是戒非斋。不得过中食。此一是斋非戒。此等诸戒。皆引诸佛为证。何以故。唯佛与佛正习俱尽也。是以得知此戒用心起行。极是细急。又此戒佛说有八种胜法。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得功德。超过人天二乘境界。如经广所。以上皆四帖疏释观经中目连日日受频婆娑罗王八戒文也。录之以资参考。
录入者注:
1、大悲咒文字系参照佛门早课进行校正。
2、所参照的版本,部分文字笔划不甚清晰。不甚清晰处,录入者皆在字后加上了“(?)”。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945027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