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道教论坛举办“儒释道三教论道”。(图片来源:中国网 摄影:任子鹏)
在21世纪,以“和为贵”的中国儒释道三教更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的桥梁,起到沟通伊斯兰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作用。
中国文化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好好正视自己的文化。如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被一些汉学家所歪曲,中国文化应该尽快找回自己的话语权。
10月25日中午,国际道教论坛举办了一场精彩的三教论道。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台湾学者林安梧教授分别代表中国古老的道、释、儒三教参加了这场论道活动。
三教和谐何以实现?
在南岳衡山,儒释道共居一山、共处一庙的景观堪称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奇,因此,在衡山脚下举办三教论道也显出一种特别的意义。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曾指出,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在中国,儒释道三教虽然观点不同,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摩擦,但总体上说数千年来一直和谐相处。在这个宗教冲突、宗教战争频发的世界上,为何唯有中过呈现出这样的和谐景观呢?
张继禹道长从道教和谐观念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他认为道教“和能生物,同则不济”的观念道出了中国文化对与“和”本意的阐释。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张道长认为,“和”对于促进宇宙自然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个人身心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张道长指出,在道教的观念中,和、生、道是紧密相关的。和谐才能贵生,万物生生不息才能让道得以体现。“和”不是表面上的你好我好,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在这一方面,儒释道三教都有自己的阐释。
此外,张道长还对如何体悟和谐之道给出了道家的建议,那就是体认自然、体悟慈爱包容以及克服自私。
学诚法师则着重讲述了佛教和谐地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在儒释道三教中,唯有佛教(释家)是外来的宗教文化。他特别指出,衡山对于佛教中国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踏出佛教中国化实践重要一步的道一法师就是在南岳衡山得道顿悟的。
儒释道三教要想和谐共生,离不开作为主流正统思想的儒家的包容。 林安梧教授认为,在中国,儒释道三教本来就是统合为一的。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海外华人中间,儒释道三教的生活世界一直是相通的。
林教授并不赞同儒家是中国文化正统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国的儒家与道家本来就是同源互补的。而自魏晋时代以来,儒家也一直在尝试着与佛教的融通。历史上的大儒对于佛家、道家思想大都有所涉猎便是明证。
儒家敬以修身、道家静以守心、佛家净而无染。道家追求自然,佛家追求自在,儒家讲求自觉。自觉就是顺着生命的本体,由孝而悌,由悌而慈。这慈也正是佛家与道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在林安梧教授看来,中国文化是将和谐文化发挥得最好的。不仅儒释道三教和谐,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都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展。这正是中国文化中王道思想的体现,也就是共生、共荣。
文化大繁荣三教何为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和谐共生的儒释道三教将会有什么更大的作为呢?
对此,林安梧教授认为,政治能够回归到文化兴邦的立场上,这是很人性,很可贵的。当前最关键的,是把事情做好。一方面强调文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切实地让文化落地生根。大陆曾经流行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林教授认为,现在,应该是“经济搭台,文化生根”。
林教授还认为,中国文化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好好正视自己的文化。如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被一些汉学家所歪曲,中国文化应该尽快找回自己的话语权。
21世纪,是全世界重新理解人类文明的世纪,林安梧教授认为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王道思想应该重新发扬,在全世界倡导不同文化间的共生、共存与共荣。
学诚法师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佛教应该继续扮演好桥梁的角色。据学诚法师介绍,佛教自诞生起就一直扮演者桥梁的角色。在古印度,是强调众生平等的佛教沟通着高高在上的婆罗门教与普罗大众的印度教,进入中国以后,更是担任着沟通儒家与道家的角色,在三教的互相交流中催生了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重要的学术流派。而在21世纪,以“和为贵”的中国儒释道三教更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的桥梁,起到沟通伊斯兰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作用。学诚法师认为,如果要扮演好这个角色,中国佛教需要对传统教义做出现代的阐释、培养语言人才,并积极的关注社会。他相信,佛教能够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力量。
张继禹道长也认为对古老教义的现代诠释是树立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步骤。
张道长认为,对于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心态浮躁问题,道教都能够给出很好的解答。如今,很多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中国的道教思想是最智慧的环保理论体系。道家讲求尊道、返璞、反对物化,这些观念对于环境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具体时间方面,道教也加入了名山保护计划、制定了道教推进生态保护的八年规划,做出了很多具体的努力。
除了生态环保之外,道教在心灵环保方面也会有所建树。张继禹道长认为,道教认为修道即修心。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佛家的明心见性也都是修心。通过修心,达到心明、心通,让心态阳光起来,让生活中的阻碍不再是阻碍,最终达到心安的境界,而心安则万事都会好起来。
张道长还认为,道教的诸多智慧应该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所启迪。因为道教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儒家之和是人伦之和,佛家之和是众生之和,道家之和是天地之和。而这三和之和,是为太和。相信中国的和文化终会走向世界,呼唤世界的和平,还人们一个朗朗乾坤。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945256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