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佛教资讯
“丝绸古道文化参学之旅”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admin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633更新时间:2007-06-19 00:14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6月14日,峨眉山佛教协会“丝绸古道文化参学之旅”第一组参学团成员在峨眉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心定法师、演法法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此次参学之旅的第一站——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洲境内、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上的霍尔果斯口岸。
    号称西北第一门的霍尔果斯口岸历史十分悠久,远在隋唐时,便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1983年经政府批准恢复对哈萨克斯坦和第三国开放,成为我国西部综合运量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陆路公路口岸。
    霍尔果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仅一桥相隔,参学团的法师们在参观了屹立于边境线之上的清代耻辱碑后,站在边境线上的界碑旁,远望哈萨克斯坦,爱国主义情操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并对守卫着祖国边疆的士兵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在中哈边境线上的界碑处合影留念


猎猎红旗下的霍尔果斯关口


312国道终点

(上图右下角是312国道的最后一块路碑,上面写着:4825,表示从起点上海人民广场到这里一共的里程是4825公里。)

清代耻辱碑

    公元1882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那林哈勒得签订《中俄伊犁界约》。根据界约规定,在伊犁河南岸边界上所立界碑由沙俄政府制作,清政府提供尺寸及所需经费。但是,用于立界的石碑制成后,清政府的官员没有到现场监督立碑,沙俄趁机将石碑向我境内推进了20余公里。为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拒绝石碑作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1994年4月26日,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国界的协定》。根据协议规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划分给我方27点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块沙俄所立的石碑,分别是18号、20号、21号和22号。图中为18号石碑,原立于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一座名为特奇勒干的小山上,2002年6月移至现在的位置。

全新的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商贸中心大厦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959612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