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佛教资讯
峨眉山佛学院举行纪念太虚法师圆寂70周年系列讲座
作者:峨眉山佛教网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163更新时间:2017-06-03 17:05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2017年3—6月,为纪念太虚法师圆寂70周年,峨眉山佛学院举行了四场系列讲座,以深入了解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对中国佛教发展所作的贡献。

全体学僧听取王雷泉教授讲座视频

  3月25日,全体学僧聆听王雷泉教授主讲《太虚大师论人间佛教之定位及中国佛学之重建》视频讲座。通过视频,学僧了解到太虚大师对近代佛教面对东西文化的冲击和佛教改革的核心问题,及未来佛教的发展路线,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以人天乘为基础,但又不局限在人天乘,而是终极指向是大乘佛果。由此可知人间佛教是本于内证的佛法在世间流布的表现形式,具有社会适应、社会关怀、社会批判这三个递次向上的层面。批判是本,适应是用。人间佛教化,是佛教化世导俗的目的;佛教人间化,是佛教传播的手段。在奠定人间佛教的基础上,对于如何重建中国佛学,太虚大师提出两条非常具有远见的看法。

  一、普遍融摄前说诸义为资源而为中国亦即世界佛教的重新创建。

  二、不是依任何一古代宗义或一异地教派而来改建,而是探本于佛的行果、境智、依正、主伴而重重无尽的一切佛法。

全体学僧听取慧因法师讲座

    4月8日,峨眉山佛学院专职讲师慧因法师在行愿堂为学僧作《从太虚大师的判教看人生佛教》讲座。慧因法师介绍太虚大师思想特征时,用以三点概括,即融贯、平等、实证。太虚大师对世出世法的融贯及对中国佛教八宗的平等,和通过三次定境的真实体验,成为太虚大师后来三判教的基础。

  太虚大师的判教思想也以三个阶段概括,第一期承袭古德,第二期摄小归大,八宗平等,第三期不为旧来宗派所拘束,而将释尊流传到现代的佛法作圆满判摄。太虚大师强调说:这一期我对佛法的整个系统思想,在本院修学的人,应仔细的听,听时要牢牢的记得,听后要如理思惟和加以研究。学天台教的人,学了他的判教,即以他的五时八教方式去弘扬;故在这里跟随我学的人,对我所讲此期的佛法系统思想,也应善为运用,以作将来弘法时,判摄一切佛法的根据,亦可以这作为对整个佛法的基本见解。你们应以这第三期的系统思想,去观察佛法、了解佛法,修行佛法,宣扬佛法。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为障碍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的应在进趣大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声闻行果,亦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确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实行我所说的人生佛教的原理。

[NextPage]

全体学僧听取演妙法师讲座

  5月13日上午,峨眉山佛学院演妙法师于行愿堂为学僧作《太虚大师与峨眉山佛教》讲座。演妙法师为学僧详细介绍了关于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先介绍了太虚大师整理僧伽制度的时代背景,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中国本土庙产兴学的摧残、佛教僧团内在自身的困局,这才促使大师决定要改革佛教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太虚大师对于僧伽制度的倡议,关键就是三大革命,即“教制改革、教理改革、教产改革”。“教制改革”是专门改革佛教僧伽的旧制,主张创办佛教大学,从佛教大学选拔优秀僧才,住持寺院,把寺院改造成弘扬佛法的中心。“教理改革”是要革除愚弄世人的鬼神迷信,积极倡导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去改善国家社会。“教产革命”是使佛教财产成为十方僧众公有,不为少数住持独霸占为己有。打破剃度派、法派继承遗产的私有私占的恶习,以为供养有德长老,培育青年僧伽,及兴办佛教各种教育之用。太虚大师的教制革新主要是针对佛教内部的弊端所做的调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僧伽改造、革新僧教育、加强佛教组织建设、建立和合僧团。” 僧伽改造和革新僧教育及加强佛教组织建设,主要是有感于传统丛林制度存在的弊病而做出的调整,而建立和合僧团则是革新要实现的目标。佛教要实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目标,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制革新在整个革新实践中,具有基础和首要的地位。

  之后,又介绍了太虚大师与峨眉山佛教的因缘和对峨眉山佛教僧制建设的整理。在民族危机加深和国家时局动荡的时期,峨眉山佛教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太虚大师应四川佛教会邀请,来到四川讲普贤行愿经及传弥勒瑜伽戒。太虚大师因地制宜的对峨眉山佛教提出了具体详细的改革计划,如《峨山僧自治刍议》中对如何建立僧团组织做了纲领性说明,《峨山甲僧自治会大纲》则是对《刍议》的实施所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至此不断推进教制整理,完善僧制兴隆道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峨眉山佛教以三个核心为中心。一、朝圣中心代表佛宝,以金顶华藏寺为代表的高山段寺院表征普贤菩萨的头。二、修学行持中心代表法宝,以万年寺、洗象池为代表的中山段寺院表征普贤菩萨的心脏。三、文化、教育中心代表僧宝,而以大佛禅院、报国寺为代表的低山段寺院表征普贤菩萨之足。实现全山统管,统筹规划各寺庙的建设、维修,坚持开办峨眉山佛学院。

  1932年,太虚大师在浙江的一次演讲会中说:“佛教僧伽教育关系佛教存亡的前途。”太虚大师的一腔悲愿,体现在他对僧教育的极为重视。

  峨眉山佛教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也有全国汉传佛教的共性。太虚大师对中国佛教及峨眉山佛教的整理,最主要的方面是办教育培养人才、办产业自养、办慈善济世和为佛教作宣传、僧界力量的整合等,大师的许多思想对当代佛教发展,以及当代佛教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体学僧听取满霖法师讲座

  6月3日上午,峨眉山佛学院副院长满霖法师于行愿堂为学僧作《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讲座。

  太虚大师是我国当代佛教界的领袖和改革家,他提出的人间佛教理论,积极推动了佛教的现代化进程并影响至今,是现代佛教改革的开拓者。

  满霖法师从人间佛教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对教团与个人的现代意义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首先从人间佛教形成的历史背景,民国初年,社会转型,佛教弊病丛生,逐渐变成了专为鬼神或死人的佛教,在大众眼中佛教的形象成了消极或迷信的。太虚大师认为佛教衰落的重要原因就是思想理论过于脱离现实,不能运用到现世人生,因此,他提出了人生佛教的思想。

  接着,满霖法师介绍了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太虚大师对于僧伽制度的倡议,即“教制、教理、教产”三大革命。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契理契机的原则,因为“佛法之原则在于契理契机,理是诸佛诸圣、满证分证诸法性相之理实,机是众乘众趣、已修末修众生行果之机宜;不契理则失实而本丧,不契机则失宜而化滞,无佛法亦无僧及信徒矣。”谈及人间佛教对于当今社会,不论世出世间人,要尊重自己的信仰,正确自己的行为。就如太虚大师在人间佛教中强调人的重要性,是以现代人生为起点,以正觉为目的,从人出发,行菩萨之道,最终达到觉悟。

  最后,满霖法师对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实践,内修与外化的次第关系,佛教建设的整体与系统,适应社会发展现代化等作了详细的解说。开阔了学僧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对当今弘法形势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873366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