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53年5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在虚云大师、喜饶嘉措大师、圆瑛法师、赵朴初居士等二十几位佛教界著名人士共同发起下,宣告成立。2013年,中国佛教协会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60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带领全国佛教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8月26日,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接受中国宗教杂志社的专访,传印会长回顾了60年来中国佛教的重要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对未来中国佛教做出展望。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
记者:请您为我们简要回顾一下60年来中国佛教的重要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传印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由虚云、喜饶嘉措、圆瑛、巨赞、赵朴初等20位佛教大德共同发起,中国佛教协会于1953年6月3日在首都北京正式成立,实现了中国佛教三大语系、四众弟子空前的大团结,在中国佛教史上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60年来,中国佛教协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尽管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和全国佛教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但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国佛教协会工作和全国佛教事业进入了恢复振兴的崭新发展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是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全国佛教徒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带领全国佛教界成功走出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佛教健康发展道路。三是推动三大语系佛教交流,重视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工作,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不懈努力。四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努力维护佛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五是引领全国佛教界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和组织建设,坚持正信正行,树立佛教清净庄严的良好社会形象。六是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培养优秀僧才,为佛教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七是大力开展弘法利生事业,重视佛教文化研究,倡导公益慈善活动,不断深化与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佛教界的联谊,全面开展对外友好交流。总之,60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带领全国佛教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下一步,中国佛教将如何继往开来?
传印会长:未来中国佛教要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品格,积极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从中国佛教协会的角度来说,未来我们将主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发挥团体职能作用,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三是发展佛教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佛教人才培养。四是发展佛教文化事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是继续开展公益慈善事业,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六是弘扬佛教环境理念,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努力。七是继续开展与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佛教界的联谊工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积极作用。八是继续开展对外友好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佛教界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正信正行,精进不息,就一定能法轮常转,佛日增辉,一定能正法久住,广度众生,一定能开创中国佛教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记者: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请谈谈您对佛教人才培养的看法。
传印会长:佛教具有非常优秀的教育传统。释迦佛陀本人便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三无漏学——戒、定、慧贯彻于教育之始终。佛灭度后,至佛教传入中国,僧团、丛林、寺院道场,便是一所完整的学修并重的佛教教育大学校。
20世纪以来,因应时代进步,佛教教育开始采用新式教育的模式,出现了佛学院。中国佛教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佛教的人才培养工作,视人才建设为佛教自身建设的关键,将佛教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之初就创办了中国佛教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从开办到“文革”前,培养了数百名爱国爱教的汉藏僧才,其中大多数成为各地佛教协会和重要寺院的骨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佛教协会更是将人才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不断加强。中国佛教协会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全面规划,适当调整,保证重点,协调发展”和“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针。在这些方针的指导下,中国佛学院得到恢复和发展,如今中国佛学院新校舍批复立项,土地供应落实,即将开工建设。各地佛教院校蓬勃发展,为佛教界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佛教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培养优秀僧才为佛教自身建设第一要务,而爱国爱教、信仰虔诚、学修并重则是佛教教育事业注重的首要内容。当代中国佛教的人才培养,首先是要爱国爱教,政治上要靠得住;其次是要以戒为师,养成僧格。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有较高造诣的佛教学识,而且要学修并重,所谓“解行相应”。以现代标准而论,要具有中专或大学水平的学养,要懂外语,能操作电脑。如果根机迟钝,在学养方面做不到,也可以持戒修行,一门深入,独善其身,但最根本的是要爱国爱教,正信正行。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传印会长:出家为僧,岁深时久,道业荒芜,惭愧,惭愧!耄耋之年,驽骀伏枥,竟膺会长重任,唯有朝干夕惕,兢兢临履,以图报效佛恩、国恩以及诸同仁、诸大众恩。所谓:往者不复追,来日尤堪惜;昨夕与今朝,难忘是当下。
记者:您觉得对于世俗人而言,成就佛道意味着什么?
传印会长:在佛教看来,无论世俗人或出家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将来都能成佛,“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因此,六祖慧能大师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成就佛道,对大众来说,可以表现为心灵净化,人格完善;实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奉公守法,忘我利他;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如民国时高僧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记者:佛教注重智慧,它所谓的智慧,有何特殊之处?
传印会长:佛教智慧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无分别”的智慧,是要经过佛法修证而获得。世人聪明则是由心机捉摸“有分别”而获得。通常用镜子来说明。譬如一面镜子,日久被尘垢埋没,佛法修证,譬如磨拭工夫,工夫到家,垢尽明现。如当年禅宗五祖(弘忍)考核弟子们工夫。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未予认可;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是才是佛法智慧,秉衣钵真传为禅宗六祖。
记者: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会长: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凡修学佛法,首先强调正确的信仰。然后基于正确信仰的力量,自然会落实到修学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不枉此生的效果。
正确的信仰,是理智的信仰,佛教反对盲从、迷信的信仰。理智的信仰要求明白佛教的基本道理,即“缘起无我、因果相续”定律。由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的“觉悟”,发现了这一客观定律(注意:不是任何主观者的创造),无论是谁,只要遵循这个客观定律来实践修证,都可以完善至高无上的人格,这就是“佛陀”。
人于日常生活中,才举一念(精神活动),便是缘起,为什么是无我呢?无我亦称“性空”,便是这一念心缘起所引生的“因果相续”,乃是法尔自然,势所必至,不由任何个人主观意志所转移。人们一念心的活动,必定有其具体的内涵,例如:或动贪念,或动嗔念;或为公心,或为私心;或善或恶等千差万别。这一念心的势力,便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亦称心田)播下一颗种子,叫作“因”,有因则必有果,如常所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修学实践是以佛法僧为皈依,守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依四谛(苦、集、灭、道),发起自他同体、智悲双运大菩提心,是为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依经(《维摩诘经》)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万善同归,庄严净土;也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修学佛法,都要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修学佛法特别是对在家居士而言,要注意处理好学佛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努力实现学佛与工作、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争取学佛境界与工作成绩双丰收,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修学,也能彰显佛教对现实人生、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871872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