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佛教资讯
王志远教授率中国社科院佛教博学高级研修班学员参访大佛禅院
作者:峨眉山佛教网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881更新时间:2013-01-19 15:02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2013年1月18—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王志远教授率佛教博学第二届高级研修班学员到峨眉山大佛禅院参访、考察,受永寿大和尚委托,峨眉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满霖法师、佛协慈善文化教育组组长昌林法师、佛协接待组组长镇祥法师等热情接待了王教授一行并进行座谈交流。







观礼大佛禅院 

  座谈会上,满霖法师代表永寿大和尚对王志远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王志远教授表示,这次到峨眉山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大佛禅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并聆听永寿大和尚和法师们对普贤菩萨佛教思想的阐释。

  随后,昌林法师向学员们介绍了峨眉山佛教协会建设普贤道场的“三个中心”、“五种文化”理念。昌林法师说,“三个中心”即是以金顶为主的高山区寺院为朝圣中心、以万年寺为主的中山段寺院为修持中心、以大佛禅院为主的低山段寺院为文化教育中心,“三个中心”重在道场建设;而“五种文化”即是具有峨眉山地域特色的五种佛教文化,即峨眉武术、峨眉素斋、峨眉诗画、峨眉茶道、峨眉山佛教音乐,佛云,“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这“五种文化”就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引大众学习普贤法门的桥梁,是峨眉山佛教实践人间佛教的具体手段。

  满霖法师简要介绍了峨眉山佛教发展史以及峨眉山独特的自然环境。随后,他对大佛禅院的文化教育及慈善功能作了重点介绍,他说,作为慈善及文化教育中心,大佛禅院正以方便的手段,入世的情怀。本着佛教慈悲济世的宗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峨眉山佛教协会正在申报成立慈善基金会,同时正在大佛禅院内修建占地近二百亩的峨眉山国际养老中心,使佛教走出围墙、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关注生命、关注当下,关心社会问题。关于佛教文化教育,他说,佛教是文化,也是教育,峨眉山佛教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此进行佛教学修体验、文化体验;峨眉山佛学院的主要目标是出家人教育及再教育,以后还要发展居士教育,峨眉山佛学院重视义理研究、学术交流,因此成立了研究生部,争取把峨眉山建成国际上最具权威的普贤文化交流中心。

  王志远教授在发言中说,此次来峨眉山深感因缘殊胜,从峨眉山法师们的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佛教未来的光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佛教涌现了许多人才,也出现了许多标志性建筑,许多高僧大德的往生令人悲伤,但现实是更多的接班人站起来了,继承如来家业,使中国佛教事业欣欣向荣,令人欢喜。前天领诵《普贤行愿品》,深刻感受到菩提大树一定会在中国茁壮成长;今天在大佛禅院,看到的是正能量正在壮大,象征着中国佛教光明的未来。他接着说,曾与永寿大和尚有过多次交谈,深知大和尚复兴如来家业的本愿,也知道大和尚读了许多梁思成先生的书,于是为大和尚写下“法界思成”的条幅,希望能合大和尚之意。他最后说,我是研究佛教建筑、造像的,建筑和造像要有蕴含,有了蕴含才能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和造像形式。“灵、蕴、独、精”是建筑永恒不朽的灵魂,大佛禅院的普贤殿以及四面乌木千手千眼观音,是今日建筑之精品、更是未来盛世之文物。即使几千年之后,也是寺庙永远的瑰宝。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所以,我认为,大佛禅院掀开了中国佛教建筑、佛像造像艺术新的一页,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峨眉山佛教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
 
  座谈结束后,宾主双方互赠礼品并合影留念。

座谈



互赠礼物

合影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3023363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