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日本爱知学院大学主办,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承办,中华慈善总会藏文化慈善基金、内蒙古五当召协办的“中日佛教文化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来自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佛教界人士、文化艺术界人士等5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探寻了佛教文化艺术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紧密关系与现实意义。
22日上午8点50分,“中日佛教文化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张友云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日本学校法人施无畏学园野村順雄理事长,曹洞宗德林寺住持高岗秀畅,中央民族大学楚伦教授,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王家鹏研究员,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出席。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书记主持开幕式。
张友云副局长首先致辞,他讲到,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表现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古印度文化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并随着佛教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成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中国延续的两千多年中,不断的吸收、融合中国的本有文化,使中国的本有文化展现出崭新的形态,在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上面貌一新。佛教经过中国的弘扬又辐射到日本,对日本的整个文化形态产生了全面而深入的影响。近代,经过日本学人的不懈传播,佛教理念也逐渐被西方社会接受。今天,我们召开此次盛会,不仅可以对传播思想文化的价值进行挖掘,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佛教传播过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共识,这种合作与共识对于当今不同文化的和谐、合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卓新平所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日两国间的交流不应仅注重经济贸易方面,更应重视文化,即心与心的交流。许多学者大德认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是“黄金纽带”,至为坚固、宝贵。源自印度的佛教虽然不是中日两国的本土文化,却为两国思想文化发展及友好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直到今日仍是促进文化交流、交汇和交融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希望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艺术为当今社会的良好发展和美好未来提供更多的精神资粮和智慧源泉。
日本学校法人施无畏学园野村順雄理事长在致辞中希望中日从文化这一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他认为,日本文化首推佛教文化,日本佛教主要来源于中国,并在日本思想文化中植根很深。野村順雄理事长还简要地介绍了此次提交的论文《震灾后日本人的行为》。据悉,该文为野村顺雄、日本学校法人施无畏学园于咏博士、爱知学院大学周夏博士从各自角度共同撰写,野村顺雄理事长以出家僧侣的角度将日本3·11震灾发生后媒体报道的各种受灾者纪实串连起来,尝试分析日本人民呈现出的独特灾后行为的原因。同时,临床心理学者从心理学的视点剖解受灾心理,最终由佛教学者做出总结,共同探究日本人民灾后行为的源泉。
最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开幕式圆满结束。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中日学者论文36篇,与会学者将在两天五场的研讨会中就中日两国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艺术及佛教的六大语系、四大传承等进行发言讨论。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945914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