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佛教网消息:2009年3月15日上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客座教授段玉明先生在峨眉山大佛禅院举行了佛教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副院长满霖法师主持。峨眉山大佛禅院监院常性法师、四川峨眉山佛学院的法师、任课教师、学僧和全山寺院的部分法师以及来自社会的各界人士前来听讲。
段玉明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开悟与着相》。他以禅宗的宗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解说了禅宗独特的修行手段及证悟境界。
“见性成佛”指的是证悟之果,开悟的是什么?就是开悟心性,也就是显示自己的真心,这个“真心”人人皆有,但常被世缘尘垢所蒙蔽,像一颗被污泥遮没的珍珠,光亮难以外显。同时,这个“真心”虽假色相﹑妄念而起妙用,然其本性为“空”,不可依住,这个“真心”自来具足,常乐我静。
“直指人心”就是开悟的手段,直示人心只是指示“他者之心”给他者看﹐而本身并不是“他者之心”。“真心”人人皆有,本自具足,“真心”唯一,无所不现,为此,历代禅宗大师总结出了一整套声色入门的方法:“声不是声,观音法门;色不是色,文殊法门;声色无碍,普贤境界”。由于 “真心”本空﹐不可思维﹐不可言说,只能用以下手段接引求法者:(1)暗示(2)反问(3)答非所问(4)棒喝鉴咦(5)各种动作(6)不作回答。
“不立文字”就是禅宗法门的思想表达方式。禅宗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循此原则,禅宗学人开悟以后,只能在象征的层面游走,而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文字语言中,以免误导后学。不仅如此,即使是前者,禅宗也要求不落前人。就其表述而言﹐禅宗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宗教派别——不仅是因为其总在象征的层面游走,还因为其象征语言的不可重复性
“教外别传”指禅宗的特点是“以心传心”。其特点在于﹐一切外缘只是辅助﹐根本之处需要体悟。与“以心传心”相应,禅宗在修习上表现出别的宗派少有的轻视经教﹑轻视偶像现象,要求禅宗学人虽然不离色相,但不能依住一切色相(包括文字语言),这种矛盾表现为:(1)表现为心性的本质为“空”,而“空”不可说,说即不空;(2)开悟的本质为“悟空”,“悟空”不可说,说即着相。正是这种开悟与着相的两难,迫使禅宗不得不大量运用和开掘象征表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禅宗是运用象征表述最多﹑且最丰富﹑也最鲜活的。段教授进一步认为,宋代以后禅宗的衰落就与对这种象征表述的挖掘逐渐枯竭有关,最终落入前人的巢窠,落入着相之中。
段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例举生动,令闻者深感获益匪浅。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947067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