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人间佛教 > 学佛入门
佛教经典之佛教礼仪概述


    一、什么是佛教礼仪:

    佛教礼仪是为了区别世俗而冠名的!他的内部名字叫威仪,他是佛教律法中作持性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这种表现既持戒的妙德表现于外(戒相),又是我们对于规范礼节的认识和接受。佛教礼仪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主体存在,又可以作为衬托依付于佛教律法存在。

    二、佛教礼仪的特点、意义和价值:

    周公大礼遍天下,敬天地,礼神明。天子大人,三拜九叩,九五大礼三百,威仪三千。威仪就是行住坐卧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小节,不能不拘小节,小节也观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礼者理意思,明礼必达理,明理必有礼。君子之风,交以道,接以礼。狐朋狗友,打闹嘲笑玩骂亲。树以枝叶为源,人以礼仪为先。禮字含义深,衣冠要整,如豆在地,曲身拾之礼也。种豆得豆礼往来,与国人交止于信。两国来使,礼是对等的。人无礼貌与禽兽无异。持经效佛必达礼,神圣仙佛道盛德至善,后生永不能忘,粉身碎骨难报佛印心,定慧圆明万古成圣真,虔诚三叩谢佛恩。自性真如是法身,功果圆满人类尊。行住坐卧典范身,一行一言,一举一动要自尊。无有如来无肉身,无有肉身不显如来真。行住坐卧皆威仪,一个空身一色身,空色本来无二体,合成有灵有肉即是人类。

    大家知道,浩如大海的佛法,超不出戒、定、慧三学。而三学又以戒为首,戒律是佛教兴衰存亡的命脉,有戒在佛法在。而佛陀制戒律,祖师立仪轨,以律仪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收摄我们的内心。有了内心修养,外表自然便显出威仪。威仪不但是自利,而且还可感化他人。所以佛教礼仪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兼顾地域性和与其他兄弟教派包容性。

    三、佛教礼仪与佛教律法的关系:

    礼仪与律法的关系是一体两面。律法(戒律)是本体,礼仪是作用(现象)。有律法无礼仪则律法形同虚设,同时,也难窥佛律的真实本体;有礼仪无律法则作为与不作为无规范,亦难显礼仪的用处。有律有仪体用双彰,方成无上妙行。所以佛教常常用“律仪”一词说明两者相入相即的关系。

    四、常用的礼仪:

    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说行住坐卧之间都要合乎威仪,如: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总之,在佛门里,吃饭、穿衣、走路、会客,乃至开会、访友、探病都有一定的礼仪。例如:有人批评某一个人吃饭没有吃相,走路没有走路的样子,甚至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这就是没有生活的行仪;有的人衣冠不整,这就是没有合乎穿的礼仪;有的人谈吐庸俗,这就是没有语言的礼仪。所以在佛门中说,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这就是礼仪。现在的礼仪也不只是古礼而已,譬如电话有电话的礼仪,接机有接机的礼仪,旅游有旅游的礼仪,乃至交通有交通的规则,那也是礼仪。因此,这里所说的礼仪,是从衣、食、住、行、人际往来约略谈之。其实,礼,存乎一心,只要行之有据,都是礼仪。

    1、相见的礼仪:

    人是群居的动物,在家庭里有父母兄弟,学校里有老师同学,机关里有长官同事,街道上人和人摩肩擦踵。所以,每个人不管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和很多人相见、来往。那么,我们与人相见时,应该具备什么仪礼,才不失礼貌。

    2、说话的礼仪:

    人与人相处,说话实在是一大艺术。当你要向人表达意思时,除了文字、肢体动作外,说话也是一种传达工具。但是说话不当、不得体,也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造成人我相处的不和谐。因此,如何说话、说话的场合、分寸的拿捏,都是不容忽视的说话礼仪。

    3、电话的礼仪:

    随着社会转型,人际往来频繁,"电话"已成为现代人联络、沟通的重要管道。但是,有的人往往在接听电话时,一听到不喜、不悦、不顺的语气或事情时,就会掼电话,丝毫不考虑这一掼,把功德、人缘、善因、好感都掼掉了,因此,如何善用"电话"以成功的拓展人际关系,甚至开创事业,这也是生活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必须学习的。

    4、共处的礼仪:

    世间万法皆由众缘和合而成。人活着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仰赖社会大众、亲人眷属的共同成就。所以每个人不论走到那里,总离不开人群,每天都会和很多人来往、接触。我们应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别人,才能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呢?不嫉不疑:有一首偈语说:"山也空来水也空,随缘变现体无穷,青山绿水依旧在,为人疑嫉难兼容。"我们和大众相处,最怕的是彼此相互嫉妒、怀疑。疑心,会造成分裂;嫉妒、瞋恨心,也会形成人际的冲突。因此,人我之间如果能够不嫉不疑,你喜欢我,我信任你,自然能彼此融洽。

    5、待客的礼仪:

    个优秀的人,必具有大众性、社会性,肯与人接触,帮人解决问题、困难,并从尊重沟通中,与访客建立友谊,令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也就是待客之道。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21173 位浏览者